找到相关内容26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戒律的思想

    所以戒律是「止恶修善的法律」的意思。  二、戒律的根本精神  止恶修善的究竟目的,是在于精神上的解脱,这叫做「涅盘」。佛教的根本立场,是一种「知行合一的智慧论」,有智无行是空论,有行无智是盲目的行为,...

    李世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3062906.html
  •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

    老人行不得”,一语道破知行合一的艰难。修道唯在实际行履处下功夫。  我不弃自己之浅拙,以文解意,讲说《金则经》,唯期抛砖引玉,以启迪正信,化导正行。因个人智慧、学修、境界所限,虽然文字稿一再补充、修改...

    妙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30763481.html
  • 谈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优婆塞

    持”郎是修持,若只“闻”而不“持”,等於不闻。这也就是王阳明所倡的“知行合一”,若知而不行,即是未知,二者的意义很为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0265894.html
  • 禅宗盛行的原因及影响

    的理论与实践之中。正是禅宗这种理论上的“至圆”(至玄)、修行方法上的“至简”(至易)、修证特色上的“至顿”,强调知行合一,自修自悟,适应了当时时代的思潮和国人的心性,是它得以在唐宋盛行的一个很重要的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2974528.html
  • 深切的关怀 永远的怀念

    。故寄语青年佛子,要珍惜当今太平盛世,祈祷世界和平,竭诚努力,续佛慧命,弘扬正法,为国家与民族的利益,为精神文明的建设,而发同体大悲心,福慧双修,知行合一,勇猛精进,共登觉岸”。他的殷切嘱咐,成为我们...

    慧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0279259.html
  • 新世纪的世界伦理——十周年纪念感言

    固然有环保的意涵,但1999年3月1日《时代》(Time)杂志报导,当今世界最污染的城市中国十居其九。而中国传统调和共存的智慧要不能阻止海峡两岸的热战,那又有甚么用呢?故我要呼吁回归王阳明知行合一的...

    刘述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881610.html
  • 怎样求到平安--金明法师

    知行合一的大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说:“破山中之贼易,破心中之贼难。”所幸释迦牟尼佛曾为对治这八万四千种的烦恼,开示了八万四千种的法门,教我们依这法门去修习,便可以解脱烦恼的束缚,达到平安的境地。 根据以上所说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591028.html
  • 台湾法鼓山方丈果东大和尚一行参访北京龙泉寺

    明心阁,那边的叫做见行堂,学佛我们都知道知见很重要,我们过去叫知行合一,所以叫做见行堂。这个叫明心阁,要明心见性,见要眼见,把路看清楚走起来就不会错。”   惠敏法师:“佛经讲‘见道位’。”   师父...

    佚名

    |参访|法鼓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9/09253591159.html
  • 金陵刻经处与近代佛教教育

    之功用自在其中。千余年来,佛教的人才基本由丛林制度所培育。在今天看来,佛教丛林中实施之佛教教育,实为“知行合一”的教育,是传统的、也是合乎佛法特质的“如法&...rdquo;是他一生学修并重的写照。解行并重是修学佛法的原则,也是传统佛教丛林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。杨仁山所倡导的新式佛教教育,在形式上虽参照社会学校的教育制度,在内容上仍继承了传统丛林制度佛教教育知行合一的...

    吕建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0155122.html
  • 《西游记》与“心学”新论

    思想,创建一种新兴的“心学”。明代王阳明在此基础上,批判了朱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,即主观与客观、认识与修养的矛盾,强调“心即理”,合人性与天理为一,达到“物理”与“吾心”的统一,知行合一,用“知行本体”...物理不外于吾心,外吾心而求物理,无物理矣”、“心外无理,心外无事”等等以知代行的“知行合一”论。  固然,西天取经本身虽是以佛祖寻求善信取真经作为故事缘起,但实际意义已超出了佛的界限和“心学”范畴。...

    杨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3759421.html